top of page
front2.jpg

鸟巢水面薄壳景亭

纯粹的向心式穹顶,回归内在的平和

项目地点

合肥

​建成时间

2020.10

项目综述

项目整体实现了灵活可拆卸的装配式设计及建造,通过数字化技术指导,建造过程全部通过螺栓对位完成,规避了以往人工焊接导致的误差、薄板受热变形,及建成后的不可移动问题。材料均可替换,必要时可整体拆移。

传统亭廊,又要有覆顶

又要实现11米乘8米的跨度

那它的结构一般就要做到十几公分那么厚

所以这里有一个概念

是像自然界鸟类筑巢一样

不需要任何刻意而为的龙骨

让它通过一个纯粹的曲线几何体

采用很薄的表皮材料来承重

制片模型试验

普通A4纸搭建的自承重拱壳结构

3D打印小样推敲体量

1:10金属手工模型

通过风雪荷载及重力荷载计算

实际只用了两层2.5mm厚的金属板

实现了4400倍的跨度

它的力学原理却很简单

跟古老的拱顶建筑

以及自然界鸟类的蛋壳差不多

数字化结构师/张磊

在鸟巢的设计和建造方式上

全程引入了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建造技术

 

我们专门编写了一套程序

用以进行曲率分析和变形计算

将整个双曲面

划分成了总计469片

不同大小尺寸的条形曲面

 

而这些条形曲面

通过编排设计

保证了丝毫不变形地

转化成现有设备容易加工的图纸

整体建造方面

没有用到焊接

从基础到主体

都是靠螺栓对位来完成的

 

这样的好处是

不需要人工去找形

每拧一颗螺丝

都是对造型的一次校准

由于螺栓它可以重复拆卸

所以方便更换零件

甚至整体拆装移动

从这个角度来讲

它又拥有了时空上的延续性和永久性

走进内部要通过一段

水面之下的下沉通道

人的触感得以更好地贴近水面

就像是顺应着一股

被自然环境包裹保护起来的力量

徘徊在内部

会体验到四壁及穹顶带来的震撼感

那是类似被山峦大地包裹

一种回归沉静与厚重的感受

内外两层之间物理编织留下的开洞

形成了透光的阵列

同穹顶上旋转的结构流线相呼应

抬首仰望,犹如星河流转

内外的色彩进行了谨慎的选用

外表皮以白色呈现

接连水面形成纯净的倒影

内壁则选用了沉稳的深金色

降低内部的光线反射亮度

像探入幽深的洞穴

加深了沉静的体验

而不会因为色彩光线的轻浮

让人心始终浮在表面

项目地点 | 安徽合肥·阳光城檀悦

建成时间 | 2020年10月

 

设计负责 | 胡一昊

项目经理 | 姜斯淇

结构设计 | 张 磊

工程总监 | 靳传球

团队 | 肖琳 刘振睿 刘芳菲 杨彦鑫 王立峰

 

开发商 | 合肥光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参与 | 罗朗景观研发技术平台

 

摄影 | 繁玺建筑摄影/刘佳/自摄

摄影人物 | 洪澜

bottom of page